新闻中心

ob真人厅(中国)有限公司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布局绿色金融 ESG等主题产品有望加速发展

2023-02-0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ob真人随着国内“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银行和银行理财子公司持续推出相关创新主题类理财产品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证券日报》记者据中国理财网数据不完全统计发现,目前市场上在售及存续的绿色金融相关理财产品已有197只。其中名称中带有“ESG”字样的理财产品152只、名称中带有“碳中和”字样的理财产品26只、名称中带有“绿色”字样的理财产品19只。

  其中发行机构包括工银理财、农银理财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从产品类型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超60%。

  从投资方向来看,大部分理财产品的投向都在清洁能源、绿色建筑、污染防治等绿色产业领域。比如,恒丰理财某款绿色金融封闭式理财产品在资产投向方面包括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行业领域,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此外,绿色债券也是绿色金融类理财产品的主要投资方向之一。比如,青岛农商银行某款绿色金融理财产品以绿色债券为投资标的,募集资金专项用于节能环保、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等绿色项目。

  “ESG及绿色金融投资背后契合的是全球经济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近几年其投资落地愈加扎实,从而不断受到全球投资者认同。国内理财领域的ESG和绿色主题产品也在不断增加,这与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趋势相一致。”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ESG及绿色主题理财产品,一方面显示出理财子公司在产品创新能力上不断加强,希望通过此类产品构建自身业务特色;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投资者对具有稳定长期收益的固收类绿色主题产品的认同。

  普益标准研究员叶发荣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实际情况来看,绿色金融主题理财产品存在不足,绿色金融主题理财投资相关支持政策有待完善。以ESG投资举例,其缺乏统一的ESG信息披露和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健全规范化ESG投资和产品标准政策;我国绿色金融主题理财市场国内外影响力有限,整体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相关金融产品种类有限,金融机构的市场参与不足;机构绿色金融主题投资能力相对落后,仍未全面纳入机构战略规划、组织管理、投资机制等各方面,绿色金融理念认知和人才培养不足;发展初期绿色金融投资成本较高,回报周期较长。

  在于百程看来,目前国内的绿色主题类理财产品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其行业标准、投资逻辑、风险控制都还在探索中,未来ESG和绿色主题相关投资将迎来更快地发展。(本报记者:余俊毅来源: 证券日报)

  今年以来,包括中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交银理财、浦银理财等在内的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先后发布费率调整公告,对旗下理财产品的相关费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下调,部分理财产品的费率低至零。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下调理财产品费率,一方面是积极响应金融降费、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另一方面也与今年...

  “500万元贷款,年化利率只要2.85%,这项法规的出台就像一场及时雨。”上海顺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陈建江近日从工商银行浦东开发区支行获得一笔贷款,享受到了较低的贷款利率。 上海顺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资料照片 他口中所说的“及时雨”,指的是上海...

  日前,中国进出口银行发布消息称,截至9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4000亿元,较年初增长22.81%。多家商业银行也精准发力,聚焦于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持续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 同时,银行业积极探索绿色领域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加大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主题类理财产品等金融工具的开发运用,多措并举助力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加大贷款精准投放力度,持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步入四季度,多家银行正加紧对信贷投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例如降低重点领域贷款利率,动员提前完成信贷投放目标等。具体投向方面,制造业、绿色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等领域是四季度信贷支持的重点。 信贷投放冲刺阶段 中国证券报记...

  近期,多家银行频频出招,发放贷款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开发银行日前披露,截至9月末,今年已发放131亿元相关领域贷款。不少银行也针对专精特新客群推出专属信贷产品、配备专属额度等。专家表示,专精特新企业多是轻资产企业,应更多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订单质押等适应其特点的信贷产品,同时丰富科技型企业融资增信措施。 针对性研发信贷产品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闽ICP备07001623号福建省通信管理局

  版权声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导报(台海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免责声明:台海网转载自网络的文章和图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参考。

  如我们使用了您的作品(包括文章和图片),请作者与本网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网,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搜索